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全球观察 手阳明大肠经的20穴应用

发布日期:2025-04-06 06:29    点击次数:93

韩同讲解手阳明大肠经20穴

一、经脉循行

《灵枢·经脉》: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(大指侧的次指,即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的桡侧端)之端(商阳穴也),循指上廉(指上廉:食指的桡侧边),出合谷两骨(合:汇合,谷:山谷。拇、食指分开时,第1、2 掌骨如山,两骨之间的凹陷处若谷。水往低处流,经络中运行的气血亦汇聚到低凹处,此处也可代指阳溪穴)之间,上入两筋之中,(两筋:指拇长伸肌肌腱与拇短伸肌肌腱,当拇指背伸时,拇长、拇短伸肌肌腱之间呈凹陷状)循臂上廉(臂上廉:指前臂的桡侧缘。在前臂,手三阴与三阳经脉的循行分布在内外侧并不是完全对称的。手三阴经均位于两骨(桡骨、尺骨)之间,而手三阳经的分布范围则大很多。),入肘外廉(指肘横纹外侧,代指曲池穴),上循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(髃骨:肩胛骨肩峰部。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、肩部出现两个凹陷、中间即为肩胛骨的肩峰部。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穴位于肩峰前陷处,手少阳三焦经的肩髎穴位于肩峰后凹陷处),上出于柱骨之会上(柱骨:指颈椎,又称“天柱骨”,头对应天,颈椎支撑头都,如擎天之柱。“会”的本意指水汇聚,手足六阳经脉均交会于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(大椎穴),如溪流汇入大海,“会上”可指大椎,但也有肩井一说),下入缺盆(锁骨上窝部,也可指缺盆穴),络肺,下膈,属大肠。

其支者,从缺盆上颈,贯颊,入下齿中,还出挟口(“挟”通“夹”,口:口角),交人中(即水沟穴。鼻通天气,口食地气,人居天地之间,故名人中),左之右,右之左(手阳明大肠经在人中沟之中的水沟穴左右相互交叉,走向对侧的鼻翼旁),上挟鼻孔。

365站群VIP

 二、循行路线:

起于食指桡侧端(商阳),沿着食指桡侧缘(二间、三间),行于手背第1、2掌骨之间(合谷),进入手腕桡侧两筋(拇长、短伸肌肌腱)之间(阳溪),沿着前臂桡侧缘(偏历、温溜、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),进入肘外侧(曲池、肘髎),沿上臂外侧前缘(手五里、臂臑),过肩峰前(肩髃),上肩上(巨骨),交项后(会大椎),向前入缺盆(锁骨上窝),络肺,穿过膈肌,属大肠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颈部的分支,从缺盆上行颈旁(天鼎、扶突),穿过下颌骨,入下齿,出来挟口角(会地仓),交会人中部(会水沟),左边的经脉向右,右边的经脉向左(口禾髎),上抵鼻翼旁之鼻唇沟中(迎香),交足阳明胃经。

三、循行总结:

(1)以外行线为主,行于上肢外侧上缘,交项后大椎穴。

(2)在面部循行复杂,集中在口、鼻部位;在人中沟左右交叉。

(3)与牙齿的联系密切,其经脉“入下齿中”,络脉“偏(遍)齿”,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称之为“齿脉”。

(4)属大肠,络肺。

(5)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。

四、经脉病候:

《灵枢·经脉》云:是动则病齿痛(在十二经脉中,手阳明大肠经与牙齿的联系最密切,而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、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及《灵枢·经脉》这三部经脉学专著均将齿痛列为第一病症,这充分说明了经脉循行与穴位主治病症之间的密切相关),颈肿(颈,颈部,手阳明大肠经行于颈前,喉结旁开约3寸处,主治病症包括甲状腺肿大、颈淋巴结肿大等。但我发现有些书籍不同认为是“䪼”zhuō,面颊之意,如《太素》卷八,《脉经》卷六第八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、《针灸甲乙经》等)。是主津液所生病者,(《太素》卷十八,《脉经》卷六第八,《千金》卷十八、《图经》卷一等认为是“津”,后无“液”。体液之稀薄者为“津”,大肠为“传导之官”,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,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,形成粪便。手阳明大肠经脉的病候中没有大肠疾病,故不能用“是主大肠所生病”概括其经穴主治特点。因其主治“目黄,口干”等热盛伤津的病证,故谓之“主津所生病”)目黄,口干,鼽衄(鼽qiú为鼻塞不通气,《说文解字》云“鼽,病鼻塞,鼻窒也”。衄nǜ为鼻出血),喉痹(指咽喉肿痛,痹阻不通。《医学纲目》卷四十一云:“凡经云喉痹者,谓喉中呼吸不通,言语不出,而天气闭塞也……盖病喉痹者,必兼咽嗌痛”),肩前臑痛,大指次指痛不用,气有余,则当脉所过者热肿(热肿:邪正相争,经脉气血阻滞化热而肿);虚则寒栗不复(寒栗:即发寒战;不复:难于很快恢复之义)。

四、临床应用:

(1)齿病:齿痛、龋齿、齿寒(牙齿过敏)、牙龈红肿等。常用腧穴为商阳、三间、合谷、偏历、温溜。

(2)面、口病:面瘫、面痛、面肌痉挛、口腔溃疡、口唇疱疹等。常用腧穴为商阳、合谷、温溜、迎香。

(3)鼻、咽喉病:鼻渊、鼻衄、鼻窒、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或暴喑等。常用腧穴为商阳、合谷、温溜、迎香。

站群论坛

(4)上肢、肩、颈、头项部病:上肢痿痹、网球肘、肩周炎、颈肿、落枕等。常用腧穴为合谷、温溜、手三里、曲池、肩髃。

(5)外感病:外感风寒、风热等表证。常用腧穴为商阳、合谷、曲池、迎香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热点资讯

影像资料 斑块脑供血不足?两个穴位,每天敲

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加上长期久坐、熬夜、饮食不规律,很多人常常感到头晕、头痛、记忆力下降,甚至出现眼前发黑、手脚发麻的情况。这些症状,很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。...

相关资讯